JR∕T 0076.2-2013 支付业务统计指标 第2部分:支付环境统计指标(金融)
ID: |
718D8F8D98A24DBBA2C5C1D8104F87C5 |
文件大小(MB): |
0.21 |
页数: |
13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2-21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060,A 11,备案号: JR,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 0076.2—2013,支付业务统计指标,第2 部分:支付环境统计指标,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payment operations,—Part 2: 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payment environment,2013 - 05 -08 发布 2013 - 05 -08 实施,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JR/T 0076.2—2013,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人口及行政区划 . 1,3 宏观经济 . 2,4 金融 .. 5,5 指数 .. 7,JR/T 0076.2—2013,II,前 言,JR/T 0076《支付业务统计指标》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指标设计与体系框架;,——第2部分:支付环境统计指标;,——第3部分:支付服务组织统计指标;,——第4部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统计指标;,——第5部分:支付工具统计指标;,——第6部分:支付系统统计指标;,——第7部分:统计指标编码方法和代码结构,本部分为JR/T 0076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爽文、严芳、韩露、袁波、张飞龙、康华一、高鹏飞、余巍、冯峥、陈力楠、,贺亚杰、刘少尘、张红梅、朱烨华、廖新波、韩建国、张艳、姜善才,JR/T 0076.2—2013,1,支付业务统计指标,第2 部分:支付环境统计指标,1 范围,本部分定义了包括人口及行政区划、宏观经济、金融和指数等领域的支付环境统计指标内容,本部分适用于支付业务统计中的支付环境统计,2 人口及行政区划,2.1 总人口,定义: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本指标统计一定地区范围内常住人口总,数。按照常住人口登记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乡、镇、街道)进行登记。一般以户口所在地作为,常住地,同时考虑居住和外出时间长短,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或居住虽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即为该地的常住人口。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每年12 月31 日24 时的人口数。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人数,维度划分:按行政区划(省级、地级、县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采集频度:年度,计量单位:人,计算方法:年度人口指标数据通常采用人口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在不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一般,以1%(每5年一次)或1‰(每年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当年人口数据,指标分层:描述指标,2.1.1 城镇人口,定义:按常住人口划分,包括市人口和镇人口,其中市人口为设区的市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为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维度划分:按行政区划(省级、地级、县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采集频度:年度,计量单位:人,计算方法:年度人口指标数据通常采用人口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在不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一般,以1%(每5年一次)或1‰(每年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当年人口数据,指标分层:描述指标,2.1.2 乡村人口,定义:按常住人口划分,除市人口和镇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维度划分:按行政区划(省级、地级、县级),JR/T 0076.2—2013,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采集频度:年度,计量单位:人,计算方法:年度人口指标数据通常采用人口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在不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一般,以1%(每5年一次)或1‰(每年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当年人口数据,指标分层:描述指标,2.2 行政区划数量,定义:统计一定时期各级行政区划数量。该指标所称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唯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维度划分:按层级(省级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乡镇级行政区划),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采集频度:年度,计量单位:个,指标分层:描述指标,3 宏观经济,3.1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维度划分:按行政区划(省级、地级、县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部门,采集频度:季度、年度,计量单位:万元,指标分层:描述指标,3.2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的增量与基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根据基期的不同分为环比增长率和同比增长率,环比增……
……